网站首页>问答首页>移植后有哪些异常状况?

移植后有哪些异常状况?

来自优孕管家 的问题 2022-10-20
各位妈妈们在试管婴儿移植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出现了异常的状况时。
泰国试管婴儿
219人浏览
指导意见:

各位妈妈们在试管婴儿移植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出现了异常的状况时,那么问题就来了,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情况是属于异常的吗?

1、移植后腹痛

移植后腹痛有真假两种。假者,可能源于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过度关注。胚胎移植后不知怎样善待这个肚子,恨不得用保险箱把肚子装起来。对偶尔出现的腹部不适,一过性的针扎样感觉,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可暂观察。“肚子里”的器官不只子宫、卵巢、输卵管,还有它的邻居。比如前有膀胱,后有直肠,左右周围还有小肠与结肠。偶然的肠痉挛也可导致下腹部短暂性疼痛。但如疼痛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就需看医生了。

真者,如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应及时去医院。取卵及移植后突然出现的腹痛应警惕有内出血的情况,还可能与卵巢嵌顿、扭转有关。常见于取卵较多,有腹水的患者。另外,阑尾也算是子宫的近邻,应重视急慢性阑尾炎引起的腹痛。

2、移植后出血

常见的情况有:宫颈炎症、宫颈息肉。一般出血不会太多,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如出血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应去医院了解出血的部位,必要时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看是否有宫腔内出血。如果是宫腔内出血,不必紧张。出血的原因不一定好找,但不表示出血就一定不成功,就一定会流产。少量出血时应与你的主治医生沟通,咨询,必要时住院观察。如果出血较多,如月经量,或超过月经量则要立即就近就诊。如果胚胎移植不成功,即便是出血,一般也不会超过月经量。

有些患者担心移植后流血是宫外孕。需要说明的是:在移植至查HCG日这段时间,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即便是以后发生宫外孕,这时也无法检查、确诊、预防,至于治疗,则更无从谈起。

临近查血HCG日时的出血,可能与未成功月经提前来潮有关。但仍建议按时检查血的HCG,避免漏诊宫外孕及其它异常情况。

移植后一周左右的少量出血,可能与着床出血有关,不必紧张,维持原有的用药方案即可。

3、移植后腹胀胸闷

移植后腹胀多与应用孕酮类药物,过度休息有关。一般情况下,移植后适当休息2~3天,可以上班,只要不干重体力劳动,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即可。但如患者促排卵期间及取卵后雌激素过高,取卵过多,就应多加注意。应警惕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主要表现为腹胀、胃部不适、尿少等症状,如逐渐加重,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取卵较多的患者如出现胸闷,平卧位加重可能与OHSS引起的胸腔积液有关,此时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4、关于阴道炎

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会引起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正高,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适合假丝酵母菌也就是念珠菌的繁殖,引起炎症。这种炎症也就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往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接受试管婴儿的患者因体内存在高雌激素环境,所以容易发生。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灼痛、凝乳状或干酪样白带。如有不适,应去医院化验检查,必要时选择对胎儿无害的唑类阴道用药进行治疗。

约翰·威尔考克斯 专家
专注于试管婴儿,辅助生殖
已帮助 9552
相关推荐
某侧“弟弟”突然增大怎么回事?
优孕管家 2022-10-20 299人浏览
最佳回答:

男性朋友的“弟弟”本身来说就是不一样大的,但是从肉眼上是看不出来的,当突然间发现有一边的“弟弟”有明显的增大了,这就要引起重视了,这是为什么呢?

1.睾丸鞘膜积液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患者,可是先天性疾病,也可能是后天外伤或者炎症,甚至寄生虫病导致,临床上多分为四型。

主要表现为患侧的睾丸鞘膜囊体积增大,患者可有坠胀不适症状,活动后明显,合并感染时可表现为疼痛、发热、阴囊进行性增大。

2.睾丸附睾炎

表现为睾丸附睾肿大、疼痛、坠胀,可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站立活动时加重休息,平卧后可缓解,严重时可有发热。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或慢性睾丸附睾炎。

查体:患侧睾丸附睾压痛阳性,有时可及质地硬结节。彩超提示睾丸、附睾体积增大,血流丰富,有时可见低回声结节阴影。

3.睾丸萎缩

单侧睾丸萎缩也可导致患者一侧睾丸体积缩小,常见于隐睾复位固定术后、精索静脉曲张术后或者睾丸破裂后。患者一般有明确的手术、外伤史,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

查体:患侧睾丸体积较健侧明显缩小,质地偏软,无明显压痛。彩超可测量睾丸大小,计算出萎缩睾丸的体积<10毫升。

4.睾丸破裂

外伤导致的睾丸破裂,急性期出血可表现为患侧的睾丸鞘膜内积血,引起两侧睾丸大小不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伴有阴囊剧痛、肿大。

查体:患者睾丸体积增大,压痛阳性,阴囊皮肤淤紫。

5.睾丸附睾肿瘤

表现为睾丸附睾无痛性肿大或硬结。

查体睾丸附睾增大,质地变硬,或可及局部硬结,无明显压痛。可伴有血AFP或β-HCG等肿瘤标记物升高。彩超可见睾丸附睾肿块。

如果有遇到弟弟突然增大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一旦耽误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弟弟的时间就是生命原因我想就不必多说了吧。谁不想以后有宝宝呢,谁不想宝宝是健康的呢!

呵护睾丸要注意哪几个时期?
优孕管家 2022-10-20 254人浏览
最佳回答: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宝宝的健康否和精子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同样,睾丸也是判别的主要部位,是从出生时就有的,那么男性睾丸要从什么时候呵护呢?

1.胎儿时期

出生后至2岁,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隐睾”。孩子的双侧睾丸是藏在腹腔的,出生后下降至阴囊。

睾丸需要的环境温度比体温低2℃。如果婴儿睾丸没有正常下降,继续待在腹腔内,可能被热坏,不仅会导致成年后生育能力低下或完全丧失,还有较高风险得睾丸癌。

婴儿宝出生后,父母注意观察其阴囊里是否有蚕豆大小的内容物,如果阴囊空瘪,应尽快治疗。

2.学龄期

要注意孩子雄性激素是否正常分泌。两种雄性激素中,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从七岁左右开始走高,睾丸酮则从十岁起增多。

3.青春期

通常10—12岁的孩子阴毛长出,睾丸增大,开始具备生精能力。如果孩子睾丸一边大一边小,只要相差不是特别悬殊,都是正常的。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变化。

此阶段要预防俗称“痄腮”的腮腺炎。腮腺炎病毒可侵犯睾丸,造成曲细精管遭到破坏。研究显示,13—18岁男性患腮腺炎后,约有三成合并睾丸炎。

另外,男性朋友平时应该注意避免让睾丸发生创伤。生殖器尽量每天清洗一次;减少骑自行车次数以避免对睾丸的压迫;有性生活的朋友要注意节制,避免性生活不当所带来的睾丸损伤。

睾丸大小和生育能力有什么关系?
优孕管家 2022-10-20 209人浏览
最佳回答:

提起不育,大家的说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很多人将问题归到女性朋友身上,也有的人都将问题怪罪于男性的精子其实这些说法都不是问题的根源。说到根源,大家有没有想到过睾丸呢?它会和生育有关系吗?其实,睾丸大小就决定你是不是一位“好爸爸”。这是因为睾丸里面有制造精子的曲细精管。

一般来说,睾丸的大小影响着男性体内睾丸酮水平的高低。在正常睾丸尺寸的范围内,睾丸越大,睾丸酮越高,反之则睾丸酮水平较低。

一般来说,正常黄种人男性的睾丸大小是一侧15~25毫升,白种男性睾丸大小约为20~30毫升,非洲人种睾丸更大。

如果小于12毫升,则叫“小睾丸”,属于病态,可能导致生精能力低下,更小的睾丸则会丧失生育能力。

所以,女性朋友千万别追求小弟弟”,因为睾丸太小,没精子的可能性越大,生育下一代的几率也会越低。

那么这里就又引出了个新问题,睾丸正常“大小”如何判断?

在测量睾丸的体积时要注意用拇指和中指将睾丸挤于阴囊皮下,清楚地暴露睾丸的体积轮廓,排除附睾后再进行比较和测量。

测量睾丸体积时可用卡尺测量睾丸的纵轴、横轴及厚度,然后算出睾丸的体积。

如果成年人的睾丸体积小于10毫升,就是小睾丸;若大于25毫升则是大睾丸,这两种都是不正常的。

正常睾丸男性的生育能力可维持很长时间,有学者认为一直要到55岁以后,生育能力才逐渐减弱。

历史上,像毕加索,卓别林等都是老年生子的典型。一般来说50多岁的男子检查睾丸还很有弹性,睾丸体积也未见缩小,60多岁以后,睾丸变软体积才逐渐变小。

导致不育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优孕管家 2022-10-20 249人浏览
最佳回答:

在目前的社会中,不孕不育的情况是日益增加,那么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总结的大概有三点,分别和高龄、环境与遗传因素有关。

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我国人口政策由“计划生育”发展到“放开二孩、实现生育自主、鼓励生育”而发生的重大转变,当今男科学和生殖医学的研究方向已逐渐由“生殖避孕”转变为“不孕不育”。事实上,抛开我国人口政策的转变不谈,世界范围内不育症已成为一项愈发严重的生殖疾病,我国不育症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研究发现,生育能力下降和不育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

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是女性生育推迟的根源,而女性自身意识的提高和生育的自主性是导致女性选择高龄生育的内置动因。近10年来,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6岁推迟到28岁。而由于大中城市中的生存和压力更大,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往往超过30岁。另外,有的年轻人追求自由,有的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有的高学历夫妻等到博士毕业后都已经接近30岁,特别是女性在工作和生育之间很难寻觅到平衡,这些也导致了生育年龄的拖延。2015年中共全会公报二胎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二孩政策固然存在诸多利处,但弊端就是夫妻双方的年龄都明显提高,导致正常受孕几率减低。

25-29岁是女性黄金生育期,该阶段的女性骨盆韧带弹性高,卵巢、卵泡发育理想,身体各方面情况都适合生育。超过30岁后,女性的生育能力就开始下降,胎儿畸形率也会大大增加,对母子健康都存在潜在威胁。

尽管男性生育能力相伴终身,但随着年龄增大,精子数目降低、运动力降低而畸变率上升,胎儿的自然流产率也会明显增加。据统计,男性正常精子百分率在过去30年里的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除了年龄,精子总数减少和精子密度低与许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愈发便利,生存发展压力愈发严峻,不良的生活方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类的生殖功能。久站、久坐、经常桑拿或泡热水、不健康的饮食、药物、吸烟、酗酒等都成为现代人的生育隐忧。生殖毒理研究发现,环境雌激素(来自日用品如洗发水、化妆品、不合格的塑料制品等)和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能引起实验动物的精子发生缺陷、精子质量降低和不育。

另外,一些基因的突变被发现与生殖密切相关,是导致不育重要的遗传因素。同样,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毒素和遗传突变亦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如何护理多囊肾患者?
优孕管家 2022-10-20 314人浏览
最佳回答:

多囊肾患者日常的护理是很重要的,需要家人们加倍的关注才可以,那么各位家人们知道哪些护理患者的好方法呢?

一、控制好血压,高血压的出现就会加速肾功能的损害,故多囊肾患者需要控制好血压对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二、预防感冒,多囊肾患者,如患感冒,尤其是反复感冒就会使得多囊肾病人的肾损害加重一分,起到雪上加霜的恶化作用。

三、注意口腔的护理:早晚及餐后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臭,减少恶心,防止菌和霉菌滋生。

四、避免外伤,多囊肾的囊肿的不断肿大,将会导致囊肿的囊内压不断增高,如此时任何一点轻微的外伤,如扭伤,碰伤,跌伤等就会加大腹脏内压或外伤外力直接对肿大囊肿的冲击,促使具有高内压的囊肿破裂、出血,很易诱发感染。

五、饮食护理:避免食用过咸类(包括腌制类)、辛辣刺激类(包括辣椒、酒类、虾、蟹等)、被污染的(包括腐烂变质的,剩饭剩菜等)、烧烤类等食物,而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还应注意避免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限制动物类高蛋白食品、油腻类食品等。

六、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腹部创伤,肾脏肿大比较明显时宜用吊带代替腰带,以免引起囊肿破裂;一般半年复查一次(包括血压、尿常规、肾功能和B超);避免一切肾毒性药物;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作B超检查。

作为多囊肾家属,我们一定要照顾好患者的起居,避免因为外力作用导致囊肿破裂感染,日常较好的保养也对多囊肾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此外还要提醒有多囊肾家族史的朋友,要尽快进行多囊肾风险基因解码,早发现、早治疗。

多囊肾患者为什么到青中年时期才会被发现?
优孕管家 2022-10-20 460人浏览
最佳回答: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由父母遗传而来,分为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显性遗传者在年幼时不容易发现,到了一定年龄,甚至到了老年时期才出现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多囊肾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基因解码研究表明,PKD1,PKD2和PKHD1基因突变是导致多囊肾的主要原因,其中PKD1或PKD2基因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此型一般到成年才出现症状。

尽管大多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症状,但在胎儿期即开始形成。因为这种类型的患者在小儿时期遗传了父母的多囊肾基因后,这种囊肿基因还没有足够的影响因素促进肾脏某些组织增生或达到臌胀成囊肿的程度,或者只是有某些微小征象,如肾脏较正常偏大等。所以,幼儿时期的肾脏与正常小儿肾脏没有多大的区别,即使偏大或偶有较小的囊肿,也不足以影响到小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小儿时期就很难发现多囊肾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PKD1或PKD2基因突变作用下,细胞开始增生并形成息肉样损伤而造成堵塞,水液不通而停留,继而臌胀成囊肿,而囊肿的大小也随年龄的增大、时间的延长个头也越来越大,数目也越来越多。但是这种囊肿个头长大、数目渐多的进展过程却是个漫长而缓和的过程。有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待到囊肿长大、数目增多而足以能同到肾脏的实质和肾脏功能时,人的年龄也到了成年或者更老些。

因此,多囊肾病人出现症状而被发现确诊时,大多都是30岁以后,有的甚至在八九十岁时才因其他偶然的机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