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TGF-β)家族的一个分子量约为140kd的糖蛋白。是由女性卵泡颗粒细胞和男性睾丸支持细胞所分泌,体内浓度的差异在性腺发育及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AMH具有抗苗勒管生长的作用,男性胚胎在8周开始分泌AMH,使苗勒管萎缩。而在无Y染色体、无AMH及雄激素作用时,胚胎于16周左右开始分化为卵巢,苗勒管分化、发育成为输卵管、子宫及阴道上部,中肾管逐渐萎缩。
一、AMH的特点
血清AMH浓度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数值稳定[1];相对于目前常用的预测卵巢储备及卵巢反应性传统方法(年龄及AFC,FSH和E2等)而言,血清AMH可更早期、更准确地预测妇女卵巢储备的变化,在监测卵巢储备功能、卵巢早衰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等方面具有其它指标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AMH广泛的临床用途
1.抗缪勒氏管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
传统的卵巢功能储备的指标包括年龄、窦卵泡计数(AFC)和基础性激素水平(FSH,FSH/LH、E2、抑制素B等)。但是这些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FC会受到B超操作者的主观因素以及不同的女性盆腔环境的影响,导致超声图像结果的偏差[3]。基础性激素水平(包括FSH、FSH/LH比值、E2和抑制素B)的变化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且变化发生得较晚。相比较而言,血清AMH更有优势。主要表现在:1)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排卵的女性血清AMH水平比FSH等的变化出现的更早。2)血清AMH水平在月经周期内和周期间基本维持稳定,而FSH等的波动较大,因此血清AMH水平检测更为方便可靠。文献显示,血清AMH水平可以预测绝经期的到来,甚至比母亲的绝经年龄这一指标更好。
2.诊断和管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国内发病率为5%-10%,是无排卵性不孕的最常见病因。很多研究表明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高于正常水平2-3倍,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病人的AMH水平比没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病人更高。此外,血清AMH水平对于克罗米芬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PCOS的效果也有预测作用[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2018》中明确提出建议检测AMH、FSH等项目[11];
3.诊断和管理卵巢颗粒细胞瘤
一项研究发现,卵巢颗粒细胞(GCT)患者的血清AMH水平升高,且在肿瘤切除后恢复正常。AMH水平的再次升高与肿瘤复发存在相关性。AMH作为GCT的诊断和复发的标记优于E2和抑制素,因为E2和抑制素易受到其他激素的干扰,且血清水平存在周期性波动,不如AMH稳定[3]。
4.预测控制性超排卵的结果
卵巢功能储备的评估对于辅助生殖(IVF)尤其重要,因为卵巢对于控制性超排卵(COH)的反应性主要由卵巢功能储备决定。Kunt等发现,在180例接受IVF的女性中,AMH比FSH能够更好的预测卵巢反应性的高低[2],很多研究都重复了这一发现。Yates等人根据病人在进入IVF周期前的血清AMH水平或基础FSH水平指导IVF方案的设计,发现AMH指导下的COH方案,受精成功率、妊娠率和活胎率都比FSH指导下的方案更高,卵巢过度刺激(OHSS)的发生率也更低。
5.预测OHSS的发生
OHSS是IVF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通过比较41例OHSS病例和41例对照病例,Ocal等人发现,AMH用于预测OHSS时,取切点值为3.3ng/ml,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71%,阴性预测值为94%,阳性预测值为61%,好于AFC和抑制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