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监测中E2水平的关键作用
雌二醇(E2),源自卵巢卵泡,其主要作用在于推动子宫内膜的增生,促进卵泡的成长,并维持女性月经周期的活力。
在应用促排卵药物时,血清E2水平的迅速上升预示着卵巢对药物的反应积极。而在某些情况下,若血清E2水平偏低、上升缓慢或完全不上升,则可能表明卵巢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不佳。结合当天的阴道B超对卵泡大小的监测,医生能够迅速调整促排卵药物的剂量。
概括来说,在周期初期评估基线状况,对于确定诱导排卵的起始剂量至关重要。
LH水平在卵泡监测中的关键地位
黄体生成素(LH),由垂体分泌的一种促性腺激素,在卵泡期刺激卵泡细胞合成雄激素,为雌激素的合成打下基础。排卵前LH峰值的出现,则推动卵泡进一步成熟并促进排卵。
理论上,LH水平若低于阈值,将抑制雌激素的合成,影响妊娠和子宫内膜的成熟;而LH水平过高,则可能导致卵泡闭锁和过早黄素化。因此,动态监测LH水平在预测排卵时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血液指标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预测排卵。
黄体酮(P)在卵泡监测中的重要性
黄体酮,排卵后由黄体分泌的激素。通常情况下,卵巢仅在排卵后才会分泌黄体酮。研究发现,在约30%的促排卵周期中,注射HCG前P值升高,而LH不升高,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取卵数量、受精率和胚胎质量,但过高的P值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建议进行全胚胎冷冻和选择性冷冻胚胎移植。
简而言之,监测黄体酮水平有助于评估卵巢过度刺激和反应不足的情况。